例如,商业银行使用客户已贴现的面值100万元的票据,向央行再贴现。央行接受再贴现票据时,假设商业银行实际获得贴现金额88万元(贷款金额)。票据到期日如果是180天,则按月利率计算后贴附。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抵押借入未到期票据贴现时扣缴的利率。
当央行提高再贴现率时,意味着货币供应量将趋于减少,市场利率将上升。为了避免利率上升导致收入减少,人们可能会自动收紧所需的信贷,减少投资和消费需求。反之,否则。银行同意后,按一定利率从票据面值中扣除自借款之日起至票据到期日止的贴现或利息,并支付余额。再贴现率作为一国的基准利率,制约和影响着国家利率水平。其变动决定或影响其他利率的变动,是其他利率调整或变动的基础。
1、再贴现率是什么
贴现率是指将未来付款折算为现值的利率,或者是持票人要求银行兑现未到期票据时银行首先扣除利息的利率。由于发展历史不长,商业票据尚未发展起来,再贴现利率政策的效果尚不明显。再贴现率的微小变化有时会引起市场利率的频繁波动,使经济发展不稳定。但再贴现率的设定需要标准。再贴现率过高会增加企业融资难度,再贴现率过低会导致商业银行对央行的依赖,不利于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2、再贴现率是什么意思通俗
如果个人持有未到期的汇票,假设汇票面值为600万,则汇票有期限,最长期限为6个月。不过,如果他一个月内急着用钱,他就会把那张600万汇票拿到商业银行换钱。这个时候600万是不可能全部兑换的,因为账单还没有过期,还会扣除一部分钱。这种兑换现金的行为就是贴现。假设扣除60万。因此,商业银行将手中的票据拿到央行进行再贴现,然后从央行兑换成现金。
3、再贴现率通俗易懂的解释
再贴现率一出现,就被作为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三大手段之一,受到高度关注。央行提供的贷款以短期为主,再贴现票据期限一般为3至6个月左右,最长不超过1年。再贴现率的调整可以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央行可以通过再贴现率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很多人认为,再贴现率为央行设立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提供了自己的渠道,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自己扭亏为盈,降低融资成本。
4、再贴现率提高会增加货币供应量吗
第三,再贴现政策效果温和,可以与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结合使用。由于其影响剧烈,会影响整个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和稳定性。这时,可以利用再贴现政策提供银行准备金,同时提高再贴现率。再贴现这一货币政策工具虽然存在被动性、影响波动大、程序繁琐等缺点,但在调节货币流动性方面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
再贴现利率是利率体系中的基础利率,其变化预示着央行所采取的措施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具有显着效应。